close

總有一天,社群會變成一種生意模式。

公司新產品機器人管家的推動,順應了這波潮流,以前問你要不要加臉書,現在問你要不要加Line,
體會到網路變化真的很快,2013誰知道手機版在未來會成為必備,又誰知道Line會成為一種網路的溝通媒介,
一直不斷被強調著,這市場頂多做3.4年就差不多了,在這中間能搶到多少餅就是贏家,然後會有下一波的網路戰爭。

望看東南亞國家,新加坡、泰國最為成熟於線上的商業模式,泰國有個名詞很有趣叫「影子市集」
他們甚至很少用youtube、Google還有各種app,傾向於社交類的軟件,開始在上面發展成一種交易模式,跟台灣一樣的也都是中小型企業,
對他們來說,新的東西很難去接受,但本身就在做的事很好去利用,社群經營的工具最能一次普及,跨國合作上來說非常有機會,盼望公司能以新產品進駐。

順手推舟,既有產品M也在這局勢中再度被連結,放大原本功能做更多利用,
庫存管理取而代之關鍵字組設定:時段、品項等,資料庫的應用面。
模組化每件事,複製成更多模組1.2.3.....,也是自有產品的優點,能不斷拆解組合更多可能。

把既有的產品線控制在手中,去優化去行銷去升級,未來會變得很像「擁有行銷資源的」研發公司,研發後再幫你賺錢。
而我覺得在這局勢上,公司擁有最好的兩樣武器:網站+社群,說服客戶產生與別人不同的差異。

有人在往前進攻,後面的防守就是成敗關鍵,客戶量一旦多起來,新創的產品符不符合瞬間壓力、提高使用者體驗等就是該注意的地方,
想做生意的老闆都想輕鬆且方便,這兩點守住的話就很有籌碼談。

此模式套到經銷商上,反應也明顯看得出來,目前新產品好像是一個免死金牌的概念,他們積極的邀約客戶來正視這獨家新產品,

有點像品牌迷思,「日商官方」這種詞彙變得很像一些你念的出來,知名精品牌子的感覺,蠻有意思的,強力喚回合作意識,借力使力。

從既有客戶加值於新產品的服務,不用多花心思去培養信任感,新客靠網站來敲出第一筆金礦,慢慢培養,
而我在某天終於懂:為什麼賺不到錢跟給他多少利潤沒關係!
200個客戶x20000現金=4000000
200個客戶x156000現金=31200000

所以,有一種無敵模式是:利潤高產品x客戶量無限=賺到很多錢

壓根根本錯了,不是要把%數變大而是要把金額衝高。

現金流也是能夠設身處地為經銷商老闆思考的點,一個月要支出的重要成本就是那樣,至少有多少現金要握在手中才夠,去評估。好比我自己每個月的一點小存款也是,扣掉我要儲蓄的錢,剩下的盈餘放心任意使用。

一開始代理廣告、網站到現在的新產品,利潤三級跳!工時卻變少!聽起來大家都很開心。

魚幫水水幫魚,公司動能增加的同時,經銷商也有利潤進帳,盡力在創造原廠和經銷商的兩邊平衡。

與經銷商老闆聊到,新產品的運行從切入點到市場面很站得住腳,官方方案公開血淋淋數字在網路上,多少錢消費者自然會去算,
比價永遠都會輸,比能力就各憑本事,就好比這個月跟自己朋友談了個人加盟也是,

他開的設計費有他自己的堅持,遇到比價的一樣會不爽給他殺,與他提到網站我們的費用比別人貴,他有點怯步,
我試著喚回到他接案的時候,他不只設計還會跟客戶閒聊建議,他說他的價值在這裡,「咦那就跟我們公司一樣啊。」
而個人加盟老實說沒有輸的成本,只需要有客源,然後對應至不同產品不同利潤。


這個月去了Google的說明會,發表機器學習應用及後台自動化分析等,會中日本業務經理說了一句:「利用人力在管理帳戶真的不是件聰明事。」
沒錯,這世界會越來越快,人力只能補強一些機器沒學習到的變因,可一旦又經由學習,機器又多會了一項技能!解決方法就是我們跟機器人不能成為敵人。
應該想的是,人的情感加上機器的快速,加乘運用,也許以後對著電腦講話,他就會直接幫你下單購物了,然後你某天接到一通親切的客服電話備受VIP感。

於是我們必須給機器更多詞彙去學習,「雨傘、下雨、濕度、陰天、收衣服、飛蛾」都跟「下雨天」有關係,是否可以預測出一個關鍵字背後的答案,配上更多可能,
這種擴大詞庫式的給進資料庫,是在一開始最需要大量擴充,進而求精準。

概括全部,就像甩尾,跟不上的人就會事先被淘汰,不是一世紀才有改變,下一秒可能就不見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ly613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